第647章 大蜀王又来了(三十二)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那些享受过安禄山奉承拍马、巴结贿赂的官员,回到朝廷以后,不断在唐玄宗面前夸赞安禄山,说他才能卓越,卓尔不凡,是个难得的人才,又为他只能做个小小的士卒感到惋惜,言外之意,自然是希望朝廷重用他。
唐玄宗早就对安禄山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好印象,又听到这么多从幽州回来的大臣异口同声地夸赞他,于是顺水推舟,开始一步步提拔安禄山。于是,借由契丹发家的安禄山开始平步青云,最终当上了平卢节度使。
这时候,可突于已经死了,阻午可汗是个和平主义者,他带领契丹部众重新投降唐朝,表示愿与唐王朝重修旧好,永结友谊。唐玄宗自然十分高兴,不仅赐阻午可汗汉名李怀秀,让他做松漠府都督,还封他为崇顺王,嫁了个公主给他。
阻午可汗过够了担惊受怕的生活,早就想过几年太平日子,唐王朝的回应让他感激涕零,一回家,他就奋发图强,带着族人全心全意搞发展,暂时将战争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可急坏了安禄山。契丹不惹是生非,他就没有用武之地,自然也就没法继续升官发财。可是,契丹人太平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死活就是不肯犯境侵扰,安禄山总不能写封信给阻午可汗,让他起兵造反吧?
这当然没有难倒安禄山。他思索良久,决定人为地激发契丹对唐王朝的不满。这一招果然奏效,在他不断派兵侵掠契丹以后,契丹人对唐王的信赖越来越少,不满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派人讲和,逐渐变成了带兵反击。
安禄山心花怒放,眼看契丹与唐王朝的战争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便狠了狠心,决定再下一剂狠药。
这天,安禄山在自己的府上摆下了鸿门宴,邀请平卢附近的契丹、奚族等族的首领和将士来参加宴会。在酒席上,他用药酒灌醉了这些首领和将士,把他们统统杀了,并把首领的头颅砍下来,派人送去朝廷报功。
对于安禄山这次的功劳,朝廷上下举朝欢腾,唐玄宗更是欣喜若狂,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不仅大肆赏赐安禄山,还称他是自己倚重的“安边长城”。安禄山一边谦虚地接受了唐玄宗的赏赐和夸赞,一边又趁机索要军饷和粮草,扩充自己的实力。此时唐玄宗龙颜大悦,对他的请求自然统统恩准了。
但契丹人却不干了,他们无法继续忍受唐王朝这种无休止的侵扰了,于是,阻午可汗和涅里杀了唐朝公主,发动了叛乱,举族投奔回纥。
安禄山一看形势不对,契丹不陪自己玩了,那自己凭借什么谋求政治利益?万一搞不好,皇帝觉得边境安定了,自己也没啥利用价值了,就来个兔死狗烹,那他安禄山辛辛苦苦奋斗大半辈子,绞尽脑汁地谄媚巧言,费尽心机地阴谋阳谋,岂不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禄山越想越不对,尤其看着契丹都懒得搭理他了,他知道自己的好日子要到头了,他纠结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在某天灵光一闪以后,安禄山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了叛乱,攻向洛阳。“安史之乱”从此揭开了序幕。
这是契丹始料不及的,他们想不到他们成就了安禄山,却也因此将大唐从强盛推向了衰落。
(阻午可汗一开始并不是“亲唐派”,而是心向突厥,所以上台以后,马上带着契丹族众投靠了突厥。
但是,此时欧亚草原上的回纥民族正在不断壮大,没过多久,回纥民族就灭掉了突厥,建立了回纥汗国。阻午可汗一看连突厥都被灭了,吓得心惊胆战,连忙举族投奔唐王朝。唐王朝并没有追究他之前的过错,而是封他为松漠府都督、崇顺王,并把静乐公主嫁给了他。
之后,阻午可汗很想太太平平过日子,同时努力发展壮大本民族,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安禄山,逼迫他再次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