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53章 保守与扩张
    大汉建国已经三十五年,在这三十五年中,文治武功上的建树都值得称道,而挺过了这三十五年,上上下下对国家的认同也已经形成,政治上的平稳,经济上的繁荣,似乎也证明了,大汉不会是一个短命王朝,这足以让人安心。

    但伴随着的,是以贵族官僚为主的保守势力的抬升,保守意识的加强,历史的惯性让他们在队内事务上,为了帝国的稳固,为了阶级的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吝一切手段去维护。

    而在对外事务上,就不可避免地,做一些看起来更加稳妥、安全的选择。海外贸易的兴起,确实让一部分新兴阶层抬头崛起,但那仍旧是少数。

    大汉的基本盘已经够大了,内部的资源也足够让绝大多数的上层阶级吃饱喝足,因此,他们习惯性地偏向于把内部经营好,而不愿意贸然扩张,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中得到好处。

    不论是西征还是南下,都体现着刘皇帝的意志,在这方面,刘皇帝就是一个少数派。

    当然,保守势力的考虑也是有依据的,最近的教训,盯着李隆基就行了。当然,没人敢把刘皇帝比作李隆基,但观近些年朝廷内外的形势变化,把赵普当作李林甫的人却有不少。

    打就打吧,既然亮了刀子,不见血,没有足够的收获,怎能轻易罢兵。在很多朝臣的考虑中,只要战事进展到一定程度,达到一些可以接受的目标,就可以上谏罢兵了,恢复和平稳定了。

    但是离弦之箭,是不好把握的,只两个月的时间,就让大汉朝廷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想法,有些天真了。

    尤其西域的战事,随着前线的战报不断传来,巨大的伤亡,血淋淋的数字,让很多人心生隐忧,当然,他们不会承认内心的胆怯与保守。

    在建国以来,历次战争中,上百万的伤亡历历在目,与之相比,龟兹城下的死伤,根本算不得什么。但这并不妨碍一些熟知历史的人以史为鉴,笃定如果不压制扩张的欲望,那么西域战事必然会成为朝廷的国力丧失的一个出血点。

    哪怕摆一些现实的东西,为了支持西域数万大军,单靠河西是不够的,还得从西北抽调人物力,方才能够满足,这本身就意味着巨大代价。

    毕竟,西域的汉军可不是发一把武器就成军的,这几乎可以看作是冷兵器时代军队的巅峰,配套的军需是极其庞大的,毕竟汉军有着奢侈作战的传统。

    再者,由于李继迁之乱,矛盾重重的西北地区,本就不稳,攘外必先安内,哪有一边平叛,一边对外大举征伐的,仅从兵家而言,都属于大忌了。

    异议之声虽大,但都被压抑着,因为支持的人也有不少,并且硬实力要更强,刘皇帝这个占据着最大话语权的皇帝就不提了,西北军方以及那些有子弟参与西征的贵族,同样支持,毕竟不能拖自家后人的后腿。

    如果说西域战事,迫于朝廷强权的压力,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那对三佛齐的战事则完全超出大多数朝臣的意料。

    郭良平提交的作战计划,是出兵占据蒲罗中岛,建立海军基地,以战促和,目标完成即可。

    但这水陆兵马一发,就有些收不住了,在成功夺取蒲罗中岛之后,郭良平又以三佛齐不肯臣服的理由,派军深入其地,攻城略地,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南北对进战略计划,意图从占城地区通过陆地南下,彻底平底三佛齐地区。

    要知道,如果按照郭良平的想法来做,那把安南与三佛齐国隔开的真腊国(吴哥王朝)就是个避不开的话题。

    总不能再把与真腊国的关系搞僵,扩大战火,至于郭良平提出的“借道”一说,朝臣更是嗤之以鼻,这家伙就是想扩大战争,向朝廷要兵要粮。

    真腊国在当下,可是中南半岛上的一大国,虽然不被朝廷看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汉世祖简介 >汉世祖目录 > 第153章 保守与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