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城下 (续二)
长乐县的城头上,
人称“胡猛子”的骑队正赵引弓,也在心潮澎湃的打量着,这座陷入慌乱与失序当中的城池,发出了一番大事成亦的感触和心怀。
就是他在三百官军当中,挑选最擅长攀爬的二十人;衔刀背绳的连夜乘着星光,从那些草贼防备最疏,也是远离攻打方向的南门,手脚抵并的沿着城墙面剥落的凹凸处,以坠死一人,重伤两人的代价,一点点的攀援上这面不足两丈的城头;
然后又坠下绳索而得以拉上来更多的人,几乎是毫无折损的就拿下来白日里,让那些土团兵碰得头破血流,往复浪战而始终不得寸进的城防所在。
或者说这些草贼就是草贼实在是太过于懈怠了,偌大的墙上居然只有少许散布的警哨而已,而且还因为夜寒风冷而私自聚集了几处,结果就是被这些官军的敢战之士给一锅端了。
眼看的现在大势已定,亲自缘绳攀上城来坐镇和指挥对敌的赵引弓,也就一颗心彻底落地了;接下来就看土团军拿而的反应了,希望对方的允诺也并不是虚言。
要说赵引弓的这辈子,也也有一番颇为坎坷的经历;他原本是青州寄食的平卢军下一个小军官,在从征半途给捡回来继承家名的养子;只是在后来这位小军官得以安定下来成家生子之后,这个年纪较大而跟随身边的养子,就变得愈发有些有些碍眼而被举荐从军,而变相的打发出去了。
但是在养父残留的一点余泽下和关照下,他也总算是有所表现和出头;乃至一度获得本镇戍主保举出身的鉴书,而以军中举子出身参加过潍州当地武庙前的例行武举乡贡;
最后在长垛步射、马射、筒射、马枪马上格斗和驰击、翘关擎重举重和负重行走、材貌外貌形象和言谈举止的四大试当中,以前三试头首而获得荐入京城,参加更高层次的兵部试的候选资格,这也是他人生最风光和得意的时刻。
当然了,要说本朝的武举成法之中,成就最高的无疑就是前朝乾元年间,那位号称第一元勋和中兴名臣的郭汾阳、郭令公了;堪称的大器晚成的他,就是在开元年间以武举乡试“异等”的成绩,进京补任左卫长上从九品下,开始了为国鼎柱而世代公侯满门的波澜壮阔一生。
由此,也激励了无数微贱贫寒出身的后来人,循着这条武举所延伸出来的功名大道,而前赴后继的投身到勤奋王事而报校朝廷的壮阔事业当中去。只是自古有句话好叫做“理想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大唐鼎立天下已有两百多载,时间长的足以让许多人和事务都变的面目全非,而曾经将帅拔萃的武举之途也早已经物是人非,而变成了官宦权贵与豪门大族,所长久把持下的囊中私物和独属终南捷径。
就算是武艺堪称一时之选的赵引弓,最后也没有办法幸免其中的弊情;在后来的武试乡饮酒礼上,并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和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那几位手下败将,甚至还有一位从未出现在任何试举当中的“良才”;
仅仅因为他们生了一副好皮囊,又有足够奉上礼金的富贵家世,而作为理当头名的赵引弓,却因为相貌粗陋而不为司兵参军所喜,而特别以“材貌不堪为由”辍落之。
然后少且还年轻的他并未因此气妥,反而愤而放言之,这天下纷乱何处又不是男儿建功逐名之所呢;只是他这番久候无疑泄露出来的愤怨之言,还是不免招惹来了是非和麻烦;有人阴告他“对朝廷例举心怀怨怼而多做谤言”,而一直追查到了军中。
所幸在事情定案之前,当朝的柱石高令公奉旨来淮上募兵以充剑川任上,于是以弓马健长的他得以“白身待罪校赎军中”;自此追随在这位当代名帅、军中老仙的旗下,一路镇压过庞勋的余孽,也剿灭过窃据太行的群盗;在西川大破过进犯的南诏蛮,也在山南西道平定过以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