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抢运蒜薹
派到了别的地方,虽然不常见,但总是偶有发生,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都是听计划调度的,毕竟计划调度才是整个货运系统的大脑。
车辆临时被调走,现场调度觉得受气,怨声载道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罗兵处理类似事情,主要手段就是和稀泥,听现场调度抱怨几句,然后再劝上两句,事情就算是过去了。
罗兵刚要开口和稀泥,陶勇也开了口:“队长,我要的那八辆车,也被派去曾岭县。”
“队长,我的那七辆车,也是被派去的曾岭县。”吴东强赶紧说道。
“五辆加八辆,再加七辆,那就是二十辆车啊,曾岭县有什么运输任务么?要用这么多车!”罗兵顿时皱起了眉头。
运输公司一共二百多辆卡车,一下子动用了二十辆车,可是占用了接近十分之一的运力。
此时陈霖接着说道:“队长,我们问过了,派车的都是同一个计划调度,就是新来的李卫东。”
“李卫东,他一下子派二十辆车去曾岭县做什么?”想到这里,罗兵从桌子上拿起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最近两个星期货运订单的汇总。
罗兵仔细的查阅了一番,曾岭县都是零零散散的单子,没有需要用到二十辆车的货运订单。
“到底是怎么回事?”罗兵站起身来,他决定亲自去科里一查究竟。
……
李卫东看了看日历,那个“29”的数字被他画了好几个圈,乍看上去甚是显眼。
“今天就是29日,我已经调去了二十辆车,算起来的话肯定是不够用的,一会要是有空车的话,得再调几辆去曾岭县。”李卫东心中暗道。
李卫东之所以要调动车辆去曾岭县,是因为他记起了上辈子在曾岭县发生的一件大事。
曾岭县青河地区下辖的县,曾岭县的土地虽然不算肥沃,但是却有很多河流,农田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灌溉,因此曾岭县历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县。
以农业为支柱的县,往往就意味着贫穷,曾岭县也是如此,经济在整个青河地区排名倒数。
曾岭县没有什么工业,地底下也没有埋藏矿产,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不是交通要道,想要发展起来,只能靠种地。
然而单纯的种小麦,顶多让农民填饱肚子,想要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毫无可能的,于是曾岭农业部门便开始鼓励农民种植一些可以卖钱的经济作物,比如大蒜。
大蒜是人们日常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而且还能入药,就经济效益而言,种大蒜肯定要比种小麦好的多。
曾岭县派出了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推广大蒜种植,于是便有一小部分的农民开始转钟大蒜。
种大蒜可以卖两茬,一茬是夏天成熟时的蒜头,另一茬则是每年四五月份割掉的大蒜花茎,也就是我们吃的蒜薹。
在蒜薹成熟时,割掉蒜薹,大蒜从土地里吸收的营养,就会供给蒜头,可以使得蒜头生长的更大。
蒜薹是一种季节性蔬菜,而且在当时的价格还不便宜,八十年代以前,国内的大蒜种植量一直不高,因此蒜薹的产量也不高。所谓物以稀为贵嘛。
在八四年,曾岭县的蒜薹收获以后,卖往京城或者沪城那种大城市,每斤的售价能达到五毛钱,都快赶上半斤猪肉了,绝对是蔬菜中的奢侈品。
这一年种大蒜的农民也都赚了钱,有的农民靠着买蒜薹,盖上了新房,娶上了媳妇。
其他农民看到蒜薹这么赚钱,也纷纷改种大蒜,整个曾岭县大蒜种植量瞬间提升了上百倍。
蒜薹的产量上去了,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想卖五毛钱一斤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对于农民来说,哪怕是卖一毛钱一斤,也比种粮食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