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自主创新之路
日本的科技虽然强大,但是日本的国内市场太小了,即便一亿多人口都是高收入群体,但依旧无法给科研带来足够多的经济收益。
这也注定了日本的科研成果,需要投放到其他市场,才能产生足够的获益,来维持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日本热衷于在全世界投资,他们在海外投资的同时,也将很多的技术带到了国外,利用国外庞大的市场和日本自身的科技优势,获取高额的利润。
民间有一个说法,说除了日本本土之外,海外还有一个日本。这里指的就是日本在海外的巨额获利。
但日本再富裕,也耐不住美国三天两头的割韭菜。八十年代的《广场协议》割了日本本土的韭菜,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又割了日本在海外的韭菜。
这两茬韭菜割完,日本元气大伤,需要新的增长点,才能维持原来那种发展态势。而中国显然是当时最佳的投资地。
中国在那二十年的经济成长,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如果日本能够将他们领先世界的科技,投入到中国市场,利用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必然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然后反哺日本国内的科技发展。
而且日本的科技,如果是去美国或者欧洲的话,必然会遭遇到很激烈的竞争,毕竟人家美国和欧洲的科技也不比日本差。
但是在中国的话,日本科技不仅是独占鳌头,还能拉开了中国好几个档次,必然会快速的抢占市场。
中国也有可能因为有日本的先进技术,从而减缓了科研的自主创新脚步,最终很可能形成科技全部依赖日本的情况。
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国搞了这么多年的自主创新,可现如今很多高科技领域的设备或者材料,依旧需要依靠日本。
若是当年日本真的把他们的科技毫无顾忌投入到中国市场,靠着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而中国企业自己追不上,又习惯了日本提供技术,那么中国现今的科技领域,真的会被日本全面掌控。
庆幸的是,有一个《瓦森纳协定》,日本不能把他们的高科技带到中国来,没有足够大外部的市场,日本的科技就不能保持持续发展,最终只能慢慢沦落为吃老本。
作为一个缺乏资源的岛国,失去了科技优势,经济也必然会陷入衰退。
与此同时美国则利用自己庞大的的本土市场,将科研成果投入应用,获利后再投入科研,实现了科研的良性循环,然后迅速的与日本拉开了差距。
三十年前,日本的科技还可以跟美国匹敌,而三十年后,日本无论从研发,企业基础、科研指标、专利数量、科技产品创新等,全面落后于美国。
看看美日两国的股市就知道了,美国市值前几位的公司,由汽车企业、到金融企业,再到科技企业,三十年来换了好几茬。而日本市值前几的公司,三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这就说明日本的产业结构,三十年没有变,这三十年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在日本根本就没有形成有规模的经济效益。
日本科技产业的衰落,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经济的驱动。一个《瓦森纳协定》,为了针对中国的科技领域而诞生,最终并没有打断中国科技发展的脊梁,却堵死了日本科技产业的道路。
很多时候回看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会发现,原本制约国家发展的东西,反而会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而原本助力国家发展的东西,反而会成为发展的累赘。
这时候不得不感慨,“国运”这东西或许是真的存在的!
言归正传,《瓦森纳协定》当中,传感器相关的技术是被单独列为一项,有关内容更是多达四十多页。
很显然,美国人对于这方面的技术管控,还是非常严格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