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千六十五章 虎糖
    李植盘问了高立功一番后,决定亲自去静海县看看,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静海县和范家庄之间距离很近,坐火车只有四十分钟的车程。李植带着李兴、蔡怀水和高立功去到火车站,火车站的站长赶紧在最近一班列车的车位加了一节专列,让李植乘坐专列到了静海县。

    到了静海县城外的火车站,李植发现这座本来安静的城也已经渐渐进入了工业时代。

    火车站附近是静海县的工业区,举目望去有不少中型工厂,到处都树立着蒸汽机的烟囱。

    不过出了主客械斗的事情,工人们显然都停工了。那些烟囱中此时都没有冒烟,一眼看过去有些肃杀的气氛。

    静海县县令不知道怎么已经得到了消息,带着县丞和几名衙门中的要员守在火车站上,恭恭敬敬地等待李植驾到。

    李植一下火车,火车站里面的服务人员呼啦啦跪了一地,全部给李植磕头行礼。静海县知县匍匐在地上,身子看上去有些瑟瑟发抖。

    这个知县叫何乾义,是军队转业人员。他以前在军队里也只是一个连长,后来在地方上辗转锻炼当上了县官。这次民间械斗一下子死了三十七人,他不担心自己的官位丢了,倒是担心李植要他的命。

    李植看了看地上的知县,冷哼了一声。

    又看了看火车站周围的工厂烟囱,李植问道:“静海县现在有多少工厂?”

    蔡怀水拱手道:“回王爷,现在静海县没有国营工厂,这里的工业都是民营厂。这些年有很多不能承受范家庄高月钱高物价的民营厂南下搬迁到了静海县。据臣的了解,静海县有大工厂一百六十七家,大多是生产鞋袜、家具和瓷器的工厂。”

    李植问道:“这里产瓷器?”

    蔡怀水答道:“正是,王爷!这些年静海县的工厂使用范家庄传过来的新式工厂规范和新式机械生产瓷器,产出来的瓷器成本大降。虽然在艺术价值上比手工烧制的瓷器差一些,但是胜在价格便宜,现在也颇畅销。”

    李植点了点头。

    蔡怀水继续道:“因为静海县有了大量工厂,出现很大的用工需求。本地人月钱都是五两以上,工厂雇不起,就开始雇佣外地人。这些年很多北直隶、山西的外来务工人员来静海县打拼,在静海县县城南面建房搭屋,形成了一个聚集区。尤其是西南面的何庄一带,现在已经被称为了‘山西街’。”

    李植经常把一些后世的词语给手下听,一来二去这些词就成为了一镇九省的常用词。比如“外来务工人员”这样的后世词汇,蔡怀水用得也很溜。

    李植对大明的影响不仅是科技和文化上的,在语言上,李植也对自己身边的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植雇佣的人这些年来不断从李植这里学习后世词汇,经常让第一次见到他们的大明人听得瞠目结舌。

    现在一镇九省的公文往来,也越来越呈现白话文的趋势。

    李植问道:“有多少外来务工人员?”

    蔡怀水看了看地上的知县。

    地上的知县察觉到蔡怀水在给他话机会,抬头看了一眼李植,赶紧搭腔。

    “王爷,静海县有来自北直隶的外来务工人员一万五千,来自山西的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有二万二千多人。”

    李植听到这话愣了愣。

    原来静海县的外来人员已经达到这样巨大的规模。要知道静海县人口不过十来万,县城人口不超过两万。这样算下来,县城中外地人的数量比本地人还要多。

    这样看下来,县城的主客人群管理确实是一个难点。

    沉吟片刻,李植道:“去县城看看。”

    冷笑了一声,李植道:“先去看看我的生祠!”

    听到李植的冷笑,地上的县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末工程师简介 >明末工程师目录 > 第一千六十五章 虎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