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6章 南京的震动
南京会乱,很正常。
在原本朱元璋的规划中,皇帝坐镇帝都,掌握一切,依靠掌握的江南经济物资,以及水道运输控制地方政务,分布于边疆掌握权力的宁王燕王等叔叔在边关吃沙子,拱卫大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但他有些东西没有预料到。
商业的大发展,进一步使得农民破产他想不到,宗室的数量膨胀,给朝廷添加了巨大的负担,也是他想不到的。
而文官集团以及地方地主、胥吏的上下勾结,也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
大明朝不是没钱,以东林党为代表的公子哥们就是有钱的代名词,但朝廷上上下下根本不可能对他们收税,哪怕收了一分钱,一个与民争利,不善待读书人的罪名下来,根本没有任何文官敢于推行这样的制度!
但朱元璋制度的缺陷在于,作为一个很小时候就全家死光光的人,其全部的资源大量给了他的孩子们,在他死后,大明朝宗室数量就爆炸性的增长,原因就是亲王们都太有钱有势了。
南京作为大城,虽然不可能有亲王驻扎,但却是有着太多势力在内,南京六部虽然是养老院,可也是等级在那摆着,南京五军都督府也在刷着自己的存在感,镇守太监们虽然理应失去权力,不过胜在与各地的镇守太监非常团结,所有人也得留条后路不是,而各地的士子虽然倒台了不少,但野心家总是不断的。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底层百姓,或者说各个阶层也很难安生,这才有了侯方域区区一个毫无身份的书生,就敢于冲撞城门,无人敢拦的境地,因为没人敢问他背后到底有多少靠山婆婆,大家习惯了的,也都是闹起来后,各自找靠山讲数了。
而那安在旭也是在这股风潮里,终于逃脱牢狱后,明白了江南是绝对没什么大明朝的忠臣,只有趁机捞好处的野心家的事实的。
想不到的是,他却是突然遇见了一人,言谈之下,却是很是投机,几乎一语中的,现在他做的,却是死中求活,孤注一掷的打算了!
钱财权势是最重要的。
与后世电视剧上一道城门被打开后,城门就等于被打开不同,南京这样的大城,其城门往往非常复杂,千斤坠,藏兵洞就不说了,平时要过去,是要过好几道门不说,进去以后就是一个小操场大小的地方,一旦发现不对,把两边的门一关,除非你是传说中的修真者,不然的话基本上是要跪的。
侯方域应付这种极端情况的做法却是堵口子,而城外原本高高兴兴做生意的人全都赶走,一瞬间几乎就清场,这种战事对于老百姓首先是惧怕,至于学习罗马商人那样跟随在军队后面收购奴隶和战利品的彪悍,拜托,你又不姓赵。
同时,为了防备城内的穷鬼造反,金川门内外的小棚子,各种给人歇脚赚点辛苦钱的地方,也全都赶开,如果是从平时来说,这是要激起反击的,但侯方域摆出的大佬似乎也是威名唬人,却是没人能管。
长老们有意识的不让南京诞生某位登基的皇帝,或者监国的亲王,而是瞄准了那几个玩亡国的亲王不断打击,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了,与这个动作相对应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大户开始将家财家人运输出城,在他们看来,如果是帝都的人打来,还可以说道一下投降的事情,左良玉算什么东西,就敢于窥视神器?
这就好像后世的军阀混战,外国势力心照不宣下,绝不喜欢让中国走向统一,直到运输大队长崛起后,就有人开始外部干涉如是。
当然了,侯方域做的事情虽然奇怪,倒也不是真正的有问题,金川门的千户守咬咬牙,却是打算去找自己背后的大佬哭诉再说,不管怎么说,一天的规费收不到,那就意味着一大笔收入,这不是让人肉疼的吗。
至于那远在武昌的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