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天启五年 夏 【0922 军事艺术巨匠】
所以满蒙的关系一直维系得很好。

    总之,真正要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虽然不一定像清朝那样持续不断地“和亲”,但至少应该把他们和中原民族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这样出现的问题就会更少一些。

    大明王朝是不可能将蒙古人摆在汉人同样的地位上的。

    因为从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就与蒙古人是仇敌关系。

    朱元璋同志怀着无比的仇恨,为了活下去,响应农民起义起来造反。

    目的很纯粹,为了生活反抗元庭。

    此外中原汉人正统的思想也驱使朱元璋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作为自己的起义目标,对大元这个“窃据神器”的蒙古贼恨到了骨子里,迫切需要摆脱奴役和剥削。

    因此这种意义上可以理解成这是蒙汉两民族矛盾,两族江山易主,渊源深厚,纠缠不断。

    此外,朱八八同志虽然完成了“民族解放”的伟大壮举,却未在根本上给予蒙古人以致命的打击,这一打击把自带优越感的蒙古人,尤其是“黄金家族”,从上层拉下来,赶到沙漠草原上吃沙子,自然激起了蒙古人的反抗和仇恨。

    故两族仇恨不断加深,并在大明享祚期间叨扰不断。

    最后,实力尚存的蒙古人战斗力依旧强悍,善于游牧的生活方式为其与明朝展开游击战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中原骑兵难于集中优势兵力与之决战,故难以将其一举歼灭。

    两者打打闹闹,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边关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对于清朝而言,蒙人与满人没有较为突出的民族矛盾,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尤其是清廷问鼎中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汉化,自然也带动了蒙人的汉化,客观上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然后,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大兴攻伐,满人剽悍善战,与蒙古以军事打击,削弱了大明大量的有生力量。

    恩威并用,软硬兼施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历史证明成效显著,努尔哈赤,皇太极即采用此法积极与蒙联姻,如大清国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孝庄文太后,加强政治,军事联盟,少兵戈,兴荣乐。

    接着,清代历任统治者注重民族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如康熙皇帝创立“多伦会盟”制度,亲征准格尔部葛尔丹,抚剿并用,怀柔蒙古各部,效果十分显著。

    最后,蒙古族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不符合时代要求,为历史淘汰。

    清代统治者注重汉文化,积极融入大汉民族,与先进生产力同向而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故蒙古人野心逐渐消磨,自此走向一蹶不振,只有依附满清中央政府才能生产繁衍下去。

    清朝也不是一口吃成胖子的,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最终吃掉准噶尔,整整用了六代人。

    秦始皇虽然雄才大略,但让他降生在齐楚赵魏的任何一家王室里的话他也不见得有办法统一中国,六世余烈不白奋。

    所以历史大势很难改变,包括像是韦宝这样的重生穿越巨也没有很难。

    稍微变一点点,就会产生一系列蝴蝶效应。

    而且韦宝发现历史有自己的修复功能,有的地方,即便被他小小的改变了。

    可其他地方又会迅速调整过来,很像沟里的水。

    取走一部分谁,其他部分立刻会填补过来。

    而绝对不会出现取走了哪一部分的水,那里就变成了真空状态的情况。

    明成祖驾崩时,明朝建立大约60年。

    1682年,郑克塽投降,此时距离清太祖起家66年。

    除去安南和台湾以外,此时大明王朝和大清王朝的实际控制土地是差不多的。

    真正拉开差距的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鹿鼎记简介 >明鹿鼎记目录 >天启五年 夏 【0922 军事艺术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