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天启五年 夏 【0960 理直气壮的韦爵爷】
远利益,如此不顾个人安危,实乃古今罕见,难怪他能成为**。

    **者,能够把国家利益和士兵生命放在首位,审时度势,依据实际不受干扰的做出正确决策。这是基本规矩。

    昭襄王关注的是“你把我放在什么地方?”

    然而,作为一国的至高无上的王,秦昭襄王更重视的是自己的权利,重视的是臣僚对自己的忠诚,对自己的绝对服从。

    至于国家的利益,民众的利益,士兵的生命,那都在其次。

    面对**白起对战争前景的透彻分析,他显然知道**是正确的,但他恼火的是你白起口口声声的秦国利益,士兵生命,“你把我放在什么地方?”

    历史的真实究竟是否这样,想不探究。

    儒教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王永远高于臣民,重于社稷。也许剧作者对此不满,所以塑造了这样一个情节。

    登上社会巅峰的统治者,极少有把民众和国家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至上。

    出身草莽的大明太祖诛杀**,想的就是为自己的儿孙稳固最高地位。

    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最高地位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担心的是武将们像他一样发动兵变。

    就是那个世代颂扬的李世民,他也只是知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而对“水”实行宽松政策,又何曾把民众利益国家利益放在前面?

    为官之道,要把掌权者的利益,尤其是最高掌权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的潜规则。

    忠臣终究都输给了奸狡。

    秦昭襄王与范雎君臣单独对话,秦昭襄王明确的说范雎是阴险奸诈的小人,但却表示自己喜欢范雎,原因是范雎能够绝对的服从他,投他所好。

    这就是掌权者与奸狡小人的关系。

    但忠臣就不一样了。

    **白起信奉的是自己的能力,他的地位是在出生入死的刀光剑影中拼杀出来的,他的**名声是靠他浴血奋斗出来的。

    因此,他认的死理就是国家社稷的利益,是士兵的生命鲜血,是颠扑不破的战争规律。

    这样的良臣,从来都不招掌权者的喜欢,但掌权者又迫于形势需要不得不用。

    一旦掌权者认为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这些良臣就会被弃之若破履。

    司马迁笔下的“飞鸟尽,良弓藏,走兔死,猎狗烹”就是这个意思。

    **白起在王亲自登门也不肯出征的情况下,先是被解职,后是赐死。

    **白起靠的是百战百胜的能力,范雎靠的是巴结逢迎的嘴皮。

    能力斗不过嘴皮,**良臣败给奸狡小人。

    纵观历史,这也是一条规律。

    忠臣,忠于谁?

    **的传统思想把“忠”作为极为重要的道德要求全体国民,**历史充满了对忠臣的歌颂和褒扬。

    表面看,这是绝对的正能量。

    但是**白起的死明确不过的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臣子应该忠,但应该忠于谁?

    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还是忠于皇帝或国王一人。

    儒教传统特别强调“君君臣臣”,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提倡的“忠”至始至终都是对最高统治者皇帝或王的忠诚,而且这种忠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哪怕这个君是倒行逆施的昏君,暴虐无道的民贼。

    所谓“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其实就是提倡的这种毫无道理的忠。

    最典型的是“赵盾弑君”案。

    一个不理朝政、沉湎欢乐,草菅人命,以杀人取乐的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鹿鼎记简介 >明鹿鼎记目录 >天启五年 夏 【0960 理直气壮的韦爵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