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天启五年 夏 【1008 关宁锦防线的前世今生】
皇帝上课的时候,说了句“王在晋靠不住”。

    天启皇帝就把王在晋调到南京做南京兵部尚书,这件事也就到此结束了。

    八月份,王在晋被免职后,孙承宗自请为经略,天启皇帝哪有不同意的,孙承宗又推荐阎鸣泰做辽东巡抚。

    九月二日,到任后的孙承宗干了几件事,总兵江应诏梳理兵制;袁崇焕修营房;总兵李秉诚督造火器;广宁兵备道万有孚伐木;司务孙元化建造炮台;游击祖大寿驻扎觉华岛,负责粮饷与器械供应。

    到任之后的孙承宗把防务部署的井井有条,最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是,他与袁崇焕构建了一条把宁远、锦州与山海关串联在一起的宁锦防线。

    天启二年正月二十八,袁崇焕被任命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

    王在晋到任之后,派遣袁崇焕移驻中前所,那里聚集了很多逃亡的百姓,急需安置。

    袁崇焕独自一人穿过荒野,还是走夜路,天亮之前进了城,士兵们都震惊他的胆量。

    王在晋也因此奏请将袁崇焕提为宁前兵备佥事。

    但是袁崇焕觉得王在晋的战守策略与他的观点向左,两人争执了几次。

    宁远在嘉靖四十三年的时候重修了一次,下辖二所、155座边台,驻屯官兵有64名。

    但是那会宁远的战略地位不高,开铁、辽沈至广宁之后,宁远城的战略地位就显露了出来。

    孙承宗派遣祖大寿修补宁远城不久后,阎鸣泰被弹劾去职,换了一个胆小怯弱的张凤翼,这家伙跟孙承宗不和。

    为了实现战略规划,孙承宗加速修筑城堡,派军驻守,屯田垦荒,然后又大力发展采煤、煮盐、海运等事业,以充实民力,协助军需。

    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关外形式大大改变。

    天启三年九月八日,孙承宗出山海关,东巡三百里,到达宁远杏山附近,召集众将讨论防御问题,结果大多数人同意张凤翼的坚守关内策略,只有袁崇焕坚持守宁远。

    孙承宗力排众议决定了守宁远为定策。

    于是袁崇焕重新设计,并于天启四年完工,宁远城遂成为关外一个重镇。

    而此时平静了朝廷对于以宁远卫门户的策略议论纷纷,尤其是张凤翼极力反对,他说“朝廷就是放弃整个辽东,也依然幅员辽阔,你们看大宁、河套都已经放弃,但是对国家有伤害么现在整个天下都没有一个人打算光复全辽,孙承宗一个人就能恢复么”

    甚至还说“枢辅想把我放在宁前这块荒凉的边塞,这是要杀了我啊”他怕的要命,还把妻子送回了老家。

    朝廷围绕山海关与宁远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由于孙承宗与袁崇焕的坚持,天启皇帝最终同意了这一方案。

    天启五年,孙承宗与袁崇焕商议,分别派遣大将据守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这样一来宁远的防御线又向前推进了二百多里,成了“内地”。

    不是明朝没有能人,孙承宗经略辽东四年,重用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官员,边关的防御固若金汤,人心安定,大大扭转了原先广宁失守后的颓败局势,整体形势趋于利好。

    后金这几年没有发动新的攻势,明朝内部的斗争却越演越烈。

    把持了权柄的魏忠贤派遣刘朝、胡良辅、纪用等四十五人运送了一批军用物资与金银前往山海关劳军。

    在巡视途中的孙承宗立马给皇帝上书“中使观兵,自古有戒”。

    刘朝等人到了以后,孙承宗仅仅用茶水招待。

    刘朝按照魏忠贤的要求,在这次劳军之行中极力的拉拢孙承宗,但是孙承宗却对他不屑一顾,这让“英明”的九千岁十分痛恨。

    孙承宗琢磨自己的奏章皇帝未必看到,正好出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鹿鼎记简介 >明鹿鼎记目录 >天启五年 夏 【1008 关宁锦防线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