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天启五年 夏 【1034 韦总裁没有想到建奴如此不堪一击】
    至少在战术体系上是这样。

    师夷之长以制夷已经被证明行不通。

    在清法战争时,淮军名将张树声就曾指出西方在政治和国防军事体系上相比清帝国有着巨大的优越性,绝不是靠购入外国武器和学习外国技术就可以追平甚至超越的。

    军队是社会的缩影,社会腐化则军队无战力。

    但是无论如何,淮军的存在也充分证明了清人的变革尝试和努力。

    欧洲1849年,法军上尉米涅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次口径前装线膛步枪。

    自此,困扰了火枪大半个世纪的线膛枪弹药装填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这使得火枪的射程、精确度和弹道性能第一次产生了划时代的飞跃。

    如果说直到19世纪四十年代,仍有人固执的认为某种弓弩要优于主宰战场的滑膛枪的话,米涅步枪的出现则让任何依靠储存机械能发射的武器在它的面前都像孩子的玩具一般拙劣无力。

    此后,取而代之的是有膛线的步枪。

    欧洲人很快便意识到了这个新武器的巨大潜力,这也成为了线列战术走向没落的开始。

    1854年夏,在巴拉克拉瓦战役中,科林·坎贝尔少将带领其苏格兰高地第93团,面对两千五百俄军重骑兵的冲锋,排成两列横队,依靠米涅步枪和“血与火的勇气”一举击溃俄军。

    这是线列步兵首次依靠横队和步枪火力打垮骑兵冲锋,苏格兰高地步兵也因此名扬天下。

    同年秋天,因克尔曼战役中,排成散兵阵线的英法联军依靠米涅步枪卓越的火力打垮了悍勇的俄军的数次白刃冲锋。

    在八年之后的太平军东征中,李鸿章的淮军尽管成军不久,人数不多。

    但是依靠大量装备的恩菲尔德1853式米涅步枪,竟能屡屡打退太平军的强大攻势。

    太平天国战争后期的淮军已经接近于一支近代军队。

    1866年,第一支真正成熟的后装线膛步枪,法国的夏塞波步枪正式列装。

    其卓越性能足以使欧洲所有其他型号的步枪黯然失色。

    它比普鲁士的德莱塞后膛枪射程更远,在射速上更是超越了卓越的米涅步枪。

    堪称定装后膛枪之鼻祖。

    1871年,德国枪械专家彼得·保尔·毛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铜壳弹步枪,彻底解决了后装枪的气密问题。

    1886年,法国的尼古拉斯·勒贝尔上校发明了勒贝尔1886,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无烟火药的步枪。

    并且依靠管状弹匣实现了连续供弹。

    当然,在这几十年中,不仅仅是火枪在性能上取得了飞跃,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和生产力大发展,火炮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自此,线式战术也一并没落,阵形对于步兵来说已不再重要。

    无论是引领世界潮流的欧洲列强,还是亦步亦趋的清帝国,在这个时代再来操练呆板的线式战术便只是显得愚蠢和落后。

    南北战争和普法战争也许是最后的近代战争,也是线式战术的最后的舞台。

    而盖茨堡战役的皮克特冲锋,则无疑是一曲悲壮的英雄挽歌,它也将近代军队的纪律性和顽强坚毅体现的淋漓尽致。

    此战,南军九个步兵旅,共12500名士兵暴露在开放的原野中,推进四分之三英里,约1300米,期间任由北军炮火狂轰滥炸,却仍然保持了严整队形,并完成了复杂的队列变换。

    在500码内还受到了线膛步枪的火力打击。

    在付出过半伤亡后才最终败退下去。

    普法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因为步枪射速、射程精确度和装填方式的进步,散兵战术完全取代线式战术成为了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鹿鼎记简介 >明鹿鼎记目录 >天启五年 夏 【1034 韦总裁没有想到建奴如此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