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惊风密雨(二)
有一部分则干脆当了逃兵。
武官们对于士兵逃亡是喜闻乐见的。因为这些逃亡的士兵并没有在兵籍上消去名字,所以他们仍有领取军粮补贴的资格,而军官们,自然就把这部分军粮放到了自己的粮仓里面。
另一部分进城当雇工的兵士,不敢私自脱离兵籍当逃兵,只得给自己营头的武官贿赂,让武官帮自己点卯。
他们不仅自己的补贴粮米要交给武官,还要给武官一笔免役钱。除了这笔固定的免役钱之外,每次京营整顿,为了应对上峰查人,武官们都要雇壮丁来充人头。而这雇佣临时工的费用,自然就落在了这一部分没有摆脱兵籍的士兵身上。
因而每次京营整顿,整到最后,都是在整他们这些底层。
现在李邦华又回来核查京营人数,意味着他们这些京营的底层士兵又要出一轮雇役钱。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核查的期限极为急迫,想要从人市上现找壮丁是不够用的。
所以他们这些已经算是北京市民阶层的京军士兵们,不仅仅要花雇役钱,他们自己也要放下手中的剃头刀,擀面杖,织布机,跑来兵营充人数。
如果这次改革像以往一样一阵风就过去的话还好。
可这李邦华宣称,他要驻营督查直到京营练兵练出成效为止。
倘若真的如此,他们这些手停口停的小市民可就要破家了!
受灾的不仅仅是他们这些底层的大头兵,武官群体们也骂娘个不停。
本来,京营的武官群体是有定员的,国初的时候不过一万多名武官的编制。
后来的成化皇帝开了个坏头。
他特别推崇有一技之长的人,什么工匠,画室,音乐家等三教九流的人物。而他为了表达对他们的鼓励,就会赏给他们官职。
由于当时的文官集团强烈反对,成化皇帝想要给他们封文职官衔的计划破产。
于是成化皇帝只好把他们往京营的武官编制里面塞。
结果这个先例一开,后面的皇帝就开始纷纷把武官的官身赏赐给自己宠幸的妃子的家人。
下面的勋贵和高阶武官见皇家开了头,也开始有样学样,将京营的官职私相授受,导致武官数量空前膨胀。
他们甚至创造性地将官职分成了两等—管事和不管事的来售卖。
管事的价钱要贵很多,而且需要拜勋贵的码头。好处就是可以领取军饷,还可以参与一些京营贪污活动。
不管事的则类似于一种爵位,不领军饷,不参与京营的管理,只是授予一个武官的官身。
这个官身的用处极大,比如可以免除一些税务,可以免除低级文吏的盘剥等等。所以很多在京的商人都会给自己或者是家族里的子侄买这么一个官身。
当然,以上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国家不出手清查的基础上。
李邦华如此大张旗鼓的开革武官,无疑意味着这些捐官们投资的买官钱要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