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0章 内斗之王
这些儒生搞外战个个无能,但是内斗却是天才!
他们把中国帝国的战争机器改进成为了所谓的督师制度:监军文官负责大地总体战略,兵力部署、还有在什么时刻、什么地点和什么敌人打仗,也都是文臣决定的,监军太监负责全军地粮草供应、军饷的发放、以及各种辎重和武器的运输和分配,而具体的攻城、防守、排兵布阵、野战克敌这些工作都是武官的。
从文官的角度来说,这实在是一套绝妙的军事体制,如果能打胜仗的话,首功自然是负责战略的文臣,中国自古就高度强调战略的决定性作用,尤其以文官为甚,还美其名曰,妙算。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胜利后监军太监的功劳自然也少不了,而武将的功劳只根据人头来算。而如果打败了的话,那这个时候文臣就不承认战略的巨大指导意义了,战败的罪责肯定要由武将来背,因为武将是具体指挥战斗过程地,肯定是这帮丘八把好好的计划搞砸了,如果武将战死了,那文官一般也能把责任推给监军太监,肯定是这帮阉竖贪污了盔甲、军饷,要不就是他们出于本能的害人习性而没有发给军队足够的粮草,才导致了失败。
总之,无论战争是赢是输,文官都只有赏而没有罚,武官却连军饷都经常领不到,只能依靠打家劫舍来过日子,从而揽上一身污名。文官就可以打着正义的旗号弹劾攻讦,把立了功的武官重新打下去。
自从明末年以来,边事频繁,朝廷不得不对武将越来越倚重,在朝中君子们的眼里,各路武将就好像是那被镇在五指山下的孙猴子,眼看就要跳出来了,所以越是能打的将领,诸位君子就越是要往他们的头上贴封条,镇压在下面磨上五百年的性子,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这么搞的话,外战能赢才有鬼了!
且不说发下来的武器还尽是些打三枪就炸膛的火铳,砍两刀就卷刃的刀…根本就是让你送死啊。
所以,作为一名文人,张岱本能的要求,就是一个他什么都不付出,而是有无数不要钱不要粮,不需要任何补给和装备,就赴死与敌人作战,事后也不会聚集起来变成骄兵悍将,如同五代时候的武将那样专横跋扈,而那些领兵的武将也是个个听话,打仗的时候英勇赴死,但是却把大部分功劳交给上面,有过错自己背着,哪怕事后,也甘于将大权交给他们文官。
当然了,张岱也许可以和后世那位号称共和国第一位后勤部、交通运输部部长凯申物流创始人好好沟通下。
我们都知道,在明末的时代,只有苟且的混蛋,赴死的英雄,那是少数的点缀。
但是,长老的到来,无论是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变革,都势必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垂死挣扎,以及各种哀鸣狂吠。
一个人,从小经历的习惯往往可以带到死,正如后世的后代很可能都以为大米和蔬菜都是在一种叫做超市的工厂里制造出来的,没有这方面的认知,就很难有正确的选择。
正如那个印度留学生愤怒于那个中国女人居然不自动到他那个赶走中国学生腾出来的最高级的宿舍脱光衣服任由他玩弄一样,杀掉她和她的男朋友自然是高种姓学生最正确的选择,人家还奇怪,他只是杀一个低贱的中国人,你们为什么抓我?
因为在印度人的认知里,你对我好,是印度神的命令,那么我就可以对你做任何事情,你不许反抗,反抗就是违背神的意志。
同样的道理,对于张岱来说,指望他拼命向前几乎不可能,他从小的认知,所谓的做官,做文人,就是什么正式的事情都不做,欧阳修一句“此非待遇儒臣之法”就拒绝掉了治河任务,先天下之忧而忧说的漂亮,真实的事情责任是不会负担的。
什么叫儒臣?其实就是只要有一张嘴,剩下的都可以不要。可以说水利,说军事,说治政,说